本文总共分成上下两篇,在上篇中主要写写韩信的经历股票配资者,下篇中写写韩信给我们的启示。
以及为什么说人人都可能是韩信,人人也可能错过韩信?
也许,人生逆袭的密码就在这里。
欢迎关注股票配资者,将上下篇全部看完的话,收获会更大!
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
这里面最值得说一说的,当属韩信了。
楚汉之争仅仅只打了4年就结束了,最终刘邦击败了项羽,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建立了伟大的汉朝。
但我个人觉得如果不是因为有韩信的话,也许这个仗最少还得再打上4年。
如果说白起是秦国的战神,那么韩信毫无疑问就是汉初的战神。韩信是汉朝当之无愧的开国大元帅,可以这么说,汉朝大半个江山都是由韩信打出来的。
展开剩余95%接下来,就来说说韩信的故事,同时最重要的是:作为创业者也好,打工人也罢,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
1、韩信蹭饭被嫌弃,人生低谷莫过于此。
在韩信选择去参军之前,他的日子其实过得是非常艰难的。不仅经常受到别人的欺负,甚至连饭都没得吃,由于家里没有米下锅,
只能是去自己异姓哥哥家去蹭饭吃。这位哥哥面上倒也还算客气,但是嫂子就非常不乐意了,经常给脸色看,时常说一些难听的话,比如说:“家里本来就不富裕,还多一个不干活的人净吃白饭。”到最后甚至宁愿把饭给家里的狗吃,也不乐意给韩信吃了。韩信再怎么脸皮厚,也不好再去蹭饭了。
可是,人总要活下去的,那没吃得怎么办?韩信想了想,那就去河里钓鱼吧。可惜,他钓了大半天,也不见鱼儿上钩。旁边一个洗衣服的大妈(被称为漂母),看小伙子实在是太可怜,只见他在钓鱼,从来没有见过他吃东西,心里也就明白了几分。于是,漂母把自己家里的一个饼给了韩信。当韩信说,今后有机会我一定好好报答你的时候,漂母却说:“我给你吃不是要图你以后报答的。我是看你实在是可怜。”
漂母虽然与韩信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是她的所作所为却完全是甘心情愿的。而之前的嫂嫂,吃了他们家的饭,就跟要割他们家的肉一样,既心疼,也很不情愿。
后来,当韩信终于衣锦还乡,想要报答他们的时候,也按照不同的方式报答了他们。韩信找到了漂母,以千金作为答谢;但是,对于那位异姓哥哥,却只给了他100万钱。毫无疑问,这么一点点钱其实也就是相当于是还了一个饭钱而已。
2、摆摊被欺负,受胯下之辱。
于是,韩信被逼无奈,只能上街摆摊,摆摊的时候要遭到无赖泼皮的欺负和刁难,连摊子都被人砸了。
有一次,一个屠夫当着所有人的面说韩信,你虽然长得高高大大的还喜欢拿着一把剑到处晃悠,但其实你小子没什么能耐,胆子也小得很,有本事你就拿剑来刺我,如果不敢,那你就从我的裤裆底下钻过去。
这个时候,韩信面临的是两条路,可以走的第1条是:把这个屠夫给打败。但人家是亡命之徒,胜负还不知道。当然如果打赢了的话,也许可以从他身上踩过去,也许他今后还能成为这一带的老大和街头霸王。
第二条路,那就是乖乖地从他的胯下爬过去。如此的话可以说是会颜面扫地、声名狼藉,甚至被人嘲笑一辈子。
不过,韩信就是韩信!他没有去意气用事,没有选择跟那个屠夫去拼命,没有去证明自己在武力上比别人更胜一筹。
结果韩信在众人的围观之下,从这个屠夫的裤裆底下钻了过去。正是这种忍辱负重的方式,满足了对方的欲望和淫威,也很好地保护了自己。
这也就是史书上所记载的韩信能忍胯下之辱。
3、饭可以吃不上,但剑不能丢,信念的力量。
这里就要说一下这个剑了,韩信他一个人连饭都吃不起了,还天天抱着这个剑是个什么意思?因为韩信心里面是坚信一点,当时是乱世,那么总有可能会出人头地的,所以韩信在耐心地等待机会,让自己去施展才能和抱负。
有一天,韩信在钓鱼,但是钓了半天却连一条鱼都没有钓上来,甚至就连鱼饵也没有了,旁边洗衣服的大姐大妈们都纷纷嘲笑他没有鱼饵还在钓鱼,而韩信却并不在意他人的嘲笑,他说鱼饵虽然没了但是鱼钩上还有味儿吶!
由此也可以看出韩信和一般人的想法很不一样,完全不是正常人的常规思维。还有一日,韩信聚精会神地看着地上的蚂蚁,一旁的村姑“小芳”笑了,说你怎么看了一天的蚂蚁?韩信说,蚂蚁打仗就像是军队直接的战争,有很多地方都是值得我去学习的。所以说,人在江边钓鱼,心里其实已经开始在学习打仗了,甚至脑子里面还在做战场上的预演。
总而言之,韩信给我们做了一个好榜样。极度困难时,也没有自暴自弃,依然还在用高标准再要求自己。
4、韩信从军,但项梁项羽都不待见他。
彼时那刻,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秦运动,所以严酷的秦王朝在农民起义的风暴当中已经是摇摇欲坠了,这就给很多人提供了一个大显身手的机会。
对于一般人来说,战乱年代,想躲还来不及,若不是被抓去当兵,很多人是万万不会去战场送死的。但是韩信却是个例外,与其天天寄人篱下蹭饭,河边钓鱼吃,不如干脆报名去从军,因为我韩信的抱负向来都不是做一个平民老百姓,我要做的是将军,是出人头地,是建功立业!就这样,韩信加入到了起义军的队伍之中。
其实,韩信一开始投奔的是项梁,也就是项羽的叔叔。然而直到项梁战死,韩信都没有得到重用,一直只是一个普通的士兵而已,后来项梁的队伍被项羽接手了以后,韩信也只在项羽那里当了一个执戟郎中而已。
执戟郎中是干嘛的?就是手上拿一根戟(有点类似于长枪但又不是),每天站在项羽的军帐前面,就跟个帐前侍卫差不多的意思。
话说,韩信这个人比较张扬,也比较好出风头。之前就曾经在街上拦住项梁的高头大马主动献计献策,只不过被项梁哈哈大笑而过。项梁觉得,论打仗我肯定是高人当中的高人,何须你这个小年轻指指点点?你那顶多算做纸上谈兵。
后来跟了项羽之后,韩信也没改这毛病,总是喜欢插话,人家几个将军在开着会呢,他凑上去自顾自话的开始,说起了自己的谋略。在他看来,你们这些人打起仗来都是小儿科,我才是真正的将才。但是很遗憾,没有人听他的,项羽也很不待见他。可以这么说,项羽出生于贵族,所以他对于这种身份的高低贵尊是看得很重的。换句话来说,如果你要跟我对话,我得先看看你是什么身份。如果是一个草民,一个普通士兵,那对不起,你讲的话我听都懒得听。所以在项羽的眼中,韩信的身份是非常卑微的。如果一个执戟郎中的话我都言听计从,那我项羽还算什么西楚霸王?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项羽错过了韩信。日后也正是韩信把项羽逼上了绝路。这恐怕项羽做梦都想不到。
可以这么说,西楚霸王错过了韩信就错过了整个天下。韩信在先后两场战役当中击败项羽,可以说韩信的存在,简直就是项羽的噩梦。之前西楚霸王是什么角色?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几乎打遍天下无敌手。结果后来每次只要碰到韩信就是他的悲剧时刻。而这个人曾经只不过是自己账前的一个侍卫而已。这该有多讽刺?
战争中,人才、人心是胜负的关键,这个道理恐怕项羽至死都没有弄明白。
5、韩信改投刘邦,遇到伯乐萧何。
尽管在项羽那里呆的也不是很开心,无法施展自己的拳脚,但是韩信那个时候还是没有打算弃项羽而去的。因为他并没有找到好的下家。
但是在鸿门宴上。韩信第一次见到了刘邦。他目睹了刘邦和项羽的区别,他发现刘邦为了成就自己的大业,甘愿暂时对强大的西楚霸王俯首称臣,这个就和当年自己愿意忍受胯下之辱不是一样的吗?
凭他的眼光,心里马上就明白了,刘邦日后必然成为项羽的一大后患,所以项羽想独霸天下的话,必须要将刘邦除掉。于是他力荐项羽将刘邦杀掉,但是项羽并没有听他的,反而想治罪于韩信。
可以说这彻底凉了韩信的心。我本将心向明月,无奈明月照沟渠。
也正是如此,韩信心灰意冷地产生了去意,他知道跟着项羽是没有什么前途的了。刘邦这个时候虽然实力还比较弱小,但是韩信知道他将来必能成就一番霸业。
韩信刚开始投奔刘邦大军的时候,没有任何名气。
而且,要注意一点:实际上,他也在考察汉军和汉王。
有一次在军中有一个熟人碰到韩信,对方说你也投了汉军啊?韩信的回答是:“我还在考虑。”
不日韩信又碰到了萧何(但当时他并不知道这个人就是萧何),开口就直截了当地问:“你能不能帮我去见汉王?”
对方说“不行”之后,他说那你能不能带我去见萧何?
人家说你想见萧何干什么呢?
我想跟他聊一下天下大事。
萧何说:“萧大人没有功夫听你谈天下大事。”
这个时候军中出现了另外一个事情,那就是有一群逃兵,他们不想干了,想回家。
韩信发现,汉王刘邦和萧何对于逃兵不但不杀、不处罚,反而还给他们发路费准许其回家。
这个让他非常不解。在他的认知里面,违反了军纪军法就得处罚,否则的话,军纪不严明的部队是打不了胜仗的。
第一次韩信想见萧何本尊,萧何就在他眼前他都没认出来,当时萧何也没有搭理这个其貌不扬的小伙子。
第二次,他又跟萧何的下属撒谎说,自己是萧何的一个远亲,身上有萧何叔父的信。但实际上人家萧何的叔父连字都不会写。
这一次成功的见到了萧何本人。萧何问他说,我压根就没有你这样的一个远亲,韩信回答说我们在一个营中,亲如兄弟、出生入死,这不是一种亲吗?
这个时候,韩信开始营销自己了,说我想见汉王,你能不能帮忙引荐?
萧何说为什么要带你去见汉王?
韩信说,因为我以前是在项羽跟前的,所以我很了解项羽,我可以帮助到汉王。
萧何问:既然项羽是大英雄,你为什么不在那边待着,反而跑到咱们这边来了?
韩信的回答非常有意思,他说:大英雄不需要帮助,俗人才需要辅佐,而此时的刘邦就是一个俗人。
那你能够帮助汉王做什么呢?
我能够帮他指挥大军。这样的话我才能考虑留下来。
(请注意这个时候他说的一直还是“考虑”,可见韩信骨子里的傲气。)
这个时候韩信问了萧何一个问题:如果军纪都不严明的话,怎么能打胜仗?对于想走的人、做逃兵的人为什么还要发给他们盘缠?
萧何的回答是:前面的路会更加难走。士兵不是铁了心跟汉王一起走的话,还不如早点让他们回家,至于说那为什么要给钱呢,是因为回家的路很远,路上会经过很多的荒山野岭,如果不给他们钱的话,就相当于不给他们留活路了。
最终萧何把韩信留下来,在自己账下做了一个帮手,但是并没有给封任何的官职。
话说这韩信一直没有得到重用,有时候难免对自己也有所懈怠。于是有一天,他和几个将士私自出营去饮酒,不巧军士们和酒馆内的其他人打了起来,韩信后来也参与进去了,动了手。
次日,军中追查到韩信。把韩信抓走。要知道私自出营喝酒滋事,那是死罪,要砍头的。但这时,抓韩信的小将夏侯婴发现韩信床下全是竹简,非常好奇,于是将竹简拿给了萧何。萧何一看大吃一惊,原来这竟然是兵书!
如果说之前萧何找韩信聊天,也只是到军中谈论当今的局势。但那个时候萧何其实还没有认为这个人能当将军,直到看到韩信床底下竟然藏着好几摞兵书,而且都是韩信自己写的兵法和谋略。这个时候萧何才真正的大吃一惊,原来千古将才就在自己眼皮底下。
萧何赶紧将兵书带到刘邦那里,并且禀报说韩信犯了军法。刘邦对军中还有人自己写兵书一事非常好奇与震惊,于是就赦免了韩信的死罪。
同时,在人头即将落地的时候,韩信大声疾呼了一句拽拽的话“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那意思就是说汉王不是想要得到天下吗?那就需要英雄壮士的相助,为什么还要杀我这样的壮士呢?
也就在这个时候,萧何救下了韩信。韩信从此当上了治粟都尉。这个官一看名字就知道就是负责后勤粮草供应的,顶多也就算是一个小干部。
后来连刘邦自己都忘记韩信的存在了。
可以说,韩信生命当中最重要的贵人,就是萧何。其实萧何一直在暗中观察着韩信。
萧何通过观察发现韩信经常会干一些别人根本就无法理解,但事后证明非常正确的事情。
那么萧何是如何发现韩信与众不同的才能的呢?
首先,大家都知道战时的萧何是主管后勤工作的。有一天,他发现一个现象:将士不再吃发霉的粮食,马匹不再吃发霉的草料。这可非同小可,因为这一直是令萧何头疼的问题,却苦于没有找到解决方案。萧何非常吃惊,赶紧问下属这是怎么回事,部下如实回答说:“治粟都尉韩信,改进了仓库的库门。由一个门口改为两个,一个门口进,一个门口出。先进先出,后进后出。”
萧何一听恍然大悟,马上意识到韩信这个人很不简单,是个人才。这个人竟然可以把我一直想解决但没法解决的问题给处理得如此漂亮,实属难得。
有一次萧何派韩信出去采野果,韩信虽然说也完成了任务,把野果采回来了,但是脸上被蜜蜂蛰了好几个大包,非常不爽,于是找萧何抱怨了半天,说我不想干了。
他认为人各有所长,有人就是个做治粟都尉的料,有人适合做助理,还有人就适合做大将军。
萧何的意思是:你还是从基层干起吧,好好干,总会有出头之日的。
又有一次,萧何给了韩信一个任务,去押运粮食。任务说的很清楚,总共有13,000斤粮食,但是等到期的时候,韩信押回来的粮食却只有1000多斤,还有百分之七八十都没有完成,这个让萧何非常不解,甚至还非常生气。
于是,最有意思的事情来了。那时刘邦给了萧何一个行军路线图。韩信说你拿出来给我看看,萧何就拿出来了。同时韩信也拿出一张自己所画的图,竟然跟刘邦给的行军路线图一模一样。这还不止,地图上竟然还标注了一条备选路线。韩信还说谷雨时节马上就要到了,而且根据自己的观察,会比平常往年要早一个节气来临,而且我判断刘邦会改变行军路线,也就是走我画的这一条路线。所以我在沿途布置了多个粮站点。正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等于说,韩信提前考虑了行军路线,提前把粮食放在了指定的地点。
最终,一切皆如韩信所料!何其神也!?
可以说这个任务韩信完成得非常好,也让萧何大为震惊,从此刮目相看。
但刮目相看归刮目相看,韩信却未得到提拔和重用。萧何给韩信留下一句“好好干吧!”
韩信却因此而比较失落,因为他不想管粮食,他想带军打仗。
于是,韩信当起了逃兵,有一天晚上跑路了!因为他觉得在汉王这边也不过如此,还是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搞了半天也只不过是管管后勤、搞搞粮食而已。
萧何听说韩信跑了的消息以后,大吃一惊,赶紧去追赶,这才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经典传奇。
萧何追上韩信以后,气愤不已,抽了他一个大嘴巴子,对着韩信一顿臭骂:“难道你就当逃兵,当一个懦夫吗?”
但是韩信的态度非常坚决,如果我的才能被埋没的话,那我宁愿当一个懦夫。
如果做不了大将军,我宁愿做一个懦夫,其他什么职位都不想干,我就想当大将军。
最终没法,萧何答应韩信:要让他当上大将军!
6、萧何用性命担保,力荐韩信当上大将军!
萧何游说刘邦的时候,刘邦说要不就让韩信当一个左路将军吧!
但是萧何依然力荐由韩信当大将军,他说汉王啊,如果你只想在汉中呆着,那么你就不要用韩信,如果你想得到天下的话,那你必须用韩信,才能实现这个目标!
刘邦也是愿意用韩信的,但是不觉得能直接当大将军。他认为韩信这个人,咱们对他还不是很了解,他又是从项羽那边过来的人,再说万一他是一个纸上谈兵的赵括怎么办?再者,那帮从沛县就和我一起同生共死的老弟兄如何能服韩信呢?
这个时候萧何使出了杀手锏,说:我愿意担保韩信,并且是担保他一辈子,而且是用我的性命作为担保!
刘邦没有想到自己的心腹萧何竟然态度如此的坚决。韩信怎么有如此大的神通,连一场像样的仗都没有指挥过,如今竟然直接想要统帅千军万马?
这就是一种超乎寻常的自信了。韩信心里无比的坚信,别人跟我根本没法比,我就是No.1!我就是大将军的不二人选!
最后,连刘邦自己也被震住了。于是,把韩信叫过来,二人深入的沟通了一晚上!(又据说是三天三夜!)
而正是这次与韩信之间的对话,让刘邦也相信韩信才是那个可以撑起汉军大旗的不二人选。
首先,韩信列举了项羽的弱点:
一、识人不明,匹夫之勇;
二、妇人之仁,赏罚不明;
三、放弃关中,建都彭城;
四、违背约定,加封亲信;
五:驱赶义帝,诸侯效仿;
六、蹂躏百姓,失去民心;
七、强封降将,虐杀降卒。
与此同时,他还给刘邦贡献了可以一统天下的16字基本方针:
一、知人善任;
二、分封功臣;
三、顺应军心;
四、收拾民心。
这次谈话,让刘邦非常满意。原来汉军之中,竟然有如此大格局的人,其认知几乎只在我一人之下了。
韩信和其他将军相比,有什么区别?实际上那就是帅与将的区别。
帅和将有什么区别?
在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的当天,他底下的其他将军也同样不服气。但韩信的一番话就说的他们哑口无言了。
首先,他把每一个将军曾经的一些失败经历和痛点都给捅了一遍。指出他们的致命伤,为什么不配做大将军。
刘邦的那帮老兄弟,可以说是个个都能做到战必胜攻必取,但是紧接着韩信给这些将军们出了一道考题:如果给你10万大军,你该如何调配呢?步兵多少?后备多少?这些将军们都答不出来,如果给你分配50万呢,100万呢?众将军更是无言以对。
其实这些将军们平常这些问题连想都没认真想过。但是韩信早就在江边钓鱼时,就琢磨过很多遍了。
但将军们反问韩信,那你又如何来调配呢?
韩信说,我只要管理好10个将军就可以了。
7、韩信帮刘邦打下半壁江山。
来说一说韩信统帅三军之后做了哪些事情?
1)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他派人修复刘邦进入汉中时所烧毁的栈道,这样子可以迷惑住雍王章邯,而另一方面,韩信却率领军队悄悄的沿着古道从陈仓而出,最终大败章邯的大军,从而一举拿下了关中地区。
随后又马不停蹄的从函谷关出兵,直逼洛阳,韩王、殷王等等曾经归属于项羽的封国都纷纷投降于韩信。
这一波神操作,让曾经还不是很服气的将军们个个都佩服得五体投地。
2)刘邦占彭城后遭遇惨败,韩信扭转战局。
刘邦率60万大军攻破彭城。
彭城是什么地方?那可是项羽的老巢。
如果没记错的话,当时连虞姬都是在彭城待着的。
换句话来说,他把项羽的老窝都给一锅端了。但是正所谓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刘邦进了城之后,天天就知道泡美女,搜刮钱财,把军务大事都给抛到九霄云外了,在他看来老子连项羽的老巢都给端了,天下不就是我的了吗?于是懈怠不已。
没想到项羽听说彭城失守之后,急忙带了3万精兵连夜赶回到了彭城,三下五除二就把刘邦给打败了,刘邦几乎全军覆没。此处不得不说,刘邦和项羽干仗,只要没有韩信参与的,几乎都是输多胜少。
随后,韩信闻讯赶过来,把刘邦的残兵败将都给归拢起来,并且成功的狙击了项羽的大反攻。慢慢的帮刘邦又扭转了败势。
3)井陉背水一战、潍水之战、垓下之战,一扫项羽。
随后,韩信又大破魏国。
再接着,韩信用最有名的背水一战,打败20万赵军。在井陉之战中,韩信率领的兵马只有3万左右,而赵国则派出了20万大军。在双方兵力悬殊的背景下,韩信背水一战,验证了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一兵家理论。
再然后,潍水之战中,水淹楚国大军20万人。而当时韩信只有几万人而已。韩信重兵攻破齐国,三齐之地全部平定。韩信被刘邦封为齐王!
总之,凭借自己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韩信成功的灭掉魏、代、赵、燕、齐五国,在北方开辟出“第二战场”。
最后,楚汉两军在垓下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这也是刘邦和项羽两大势力的最后一场大战,前面几次都是以少胜多,这次韩信和刘邦大军总算是以多胜少了。汉军约计40万人与10万楚军于垓下展开决战。最后霸王别姬,自刎于乌江旁。
从此,刘邦一统江山。
在下一篇中,我来分析一下韩信给我们的5个人生启示。
以及为什么说人人都可能是韩信,人人也可能错过韩信?
也许,人生逆袭的密码就在这里。
欢迎关注,将上下篇全部看完的话,收获会更大!
发布于:天津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在线服务配资杠杆网_免费股票配资系统_股票在线配资平台观点